近年来,应城市人民检察院持续创新人大代表联络方式,丰富联络工作载体,主动接受代表监督,广泛听取代表意见和建议,让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升。2022年上半年,该院代表联络工作在孝感市检察机关排名第一,人民群众满意度在应城市政法机关排名第一。
强化组织领导,压实联络工作责任。应城市人民检察院坚持压实联络工作责任,加强全过程联络沟通、内外联动形成合力,努力把办理人大代表建议的过程变成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检察工作重要举措。一是制定方案明职责。院党组根据工作实际拟定了《关于加强与人大代表联系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中对责任人、走访形式、走访次数等进行了明确,并指定专人负责与人大代表进行对接,收集整理人大代表意见和建议。二是领导挂帅履职责。今年以来,检察长孙振虹、班子成员及各部室负责人共走访人大代表126人次,其中走访全国人大代表3人次,省人大代表6人次。分管领导也按照各自分工,广泛联系走访各层各行业人大代表100余人次,增强联络互动,收集民情建议。三是采纳建议尽职责。今年,代表联络专班共记录收集人大代表建议22条,经反复研究采纳建议15条。如:针对云图控股应城公司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案例,应城市人民检察院采纳了省人大代表暨云图控股应城公司总经理孙晓霆的建议,组织检察官在厂区开展了相关法治讲座,并在企业建立了“检企共建 法治书屋”,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拓展沟通方式,优化联络工作环境。为使人大代表联络工作更好的融入到检察工作之中,应城市人民检察院认真梳理工作中的难点,主动创造良好环境,推动联络工作和检察工作相互促进、相互提升。一是拓展代表监督方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座谈会、观摩会、听证会、检察公众开放日等形式“一对一”走访人大代表,“面对面沟通”共话检察发展,不断拓展监督方式,提升联络效果。如:检察听证时,注重从案件涉及的领域出发,尽可能地邀请专业领域的代表参与,以保障代表提出建议合理性的原则,实现听证会效果最优化。二是拓展宣传工作方式。充分利用新兴媒体,使用“线上+线下”双融合多渠道方式开展宣传,线上建立“人大代表联络”微信群,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信息平台及时向人大代表推送检察工作信息、动态等,拓宽人大代表了解、参与检察工作的渠道。线下定期赠阅《检察日报》、《法治日报》等专业报刊给人大代表,将群众普遍关心的未成年保护、网络诈骗等法治内容制作成宣传页,发放到学校、社区及人大代表手中等,使代表真正成为检察机关和基层对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三是拓展关心关爱方式。针对代表履职过程中请假手续“不规范”的问题,为代表提供参与检察活动便利,应城市人民检察院转变联络方式,由原先的电话联系直接通知代表本人,改为向代表所在单位发“邀请函”,解决部分代表向单位请假的难题,打通人大代表参与检察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该院还积极帮助人大代表解决工作上的困难。如连续3年为省人大代表聂品华所在的应城市特殊教育学校捐赠书籍和学习用品,累计捐赠善款共2万元;为人大代表所在企业开展法治宣讲和法律咨询等活动,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疫情发生后,主动为人大代表所在企业宣传相关政策,争取减税降费,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等。
规范流程,提高联络工作质效。应城市人民检察院始终把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质效作为代表联络工作好坏的评价标准,坚持从细化流程、规范程序出发,把握好联络工作中各个环节。一是详细记录代表建议。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对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按照人大代表提出建议的时间、事由及具体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定期汇报研究代表建议,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依据。二是认真落实代表建议。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对拟采纳的建议进行科学评估,不断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转化为助推检察事业发展的有效动力。如:应城市人大代表丁学军提出关于针对湖区人民宣传长江十年禁捕政策的建议后,院领导结合具体案件,联合人民法院将一场非法捕捞的庭审现场“搬到”义和镇老观湖社区,特殊的现场庭审使湖区人民真正从心里接受了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改变了湖区人民生产生活方式,达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在后续回访过程中,丁学军代表说:“这次庭审不仅对村民起到了警示作用,对长江禁捕的政策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教育意义,值得推广!”三是及时反馈落实情况。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及时回复、互动和反馈,对于采纳的建议,采取书面方式送达有关材料,或面对面、电话反馈落实情况,对于未采纳的建议及时向代表充分说明原因,争取代表理解,做到代表建议有呼必有所应,有问必有所答。